關渡自然公園位處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,自古以來,即是重要的候鳥棲地。經過各界保育人士十餘年的努力,在民國85年成立關渡自然公園,民國90年12月1日起,此公園由臺北市政府委由《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》來經營管理。 關渡自然公園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保育關渡的濕地環境、復育關渡濕地風貌、找回關渡濕地原住民,並教育民眾認識關渡濕地。為了讓民眾更瞭解濕地,園方經常舉辦多元化的濕地環境教育活動及展示如主題特展、假日講座、親子 DIY教室、營隊等,並協助學校進行多元化的環境教育如駐站解說、戶外教學等。除了保持濕地自然環境之外,也提供市民及遊客一處體驗自然、假日休閒的好去處。
這座早在日治時代就享有盛名的溫泉公共浴場,有著英國都鐸時期的鄉村建築風格,沉穩的紅色磚牆與黑色的瓦與綠蔭相稱,是個讓人放鬆休憩的好地方。 1樓的羅馬拱柱環繞浴池,陽光穿過彩色玻璃,投影出異國情調。2樓的和室格局、日式地板,搭配著空氣中淡淡的溫泉味,昔日的氤氳時光,彷彿就在眼前重現。在當地人士的努力奔走下,這棟古蹟被保留下來,變身為今日的北投溫泉博物館,成為認識北投的最佳入門。 館內主要介紹北投的歷史及發展,包括凱達格蘭族的足跡、大屯燒、鹹草、臺灣好萊塢、北投石、溫泉由來等等。館外的露天劇場則有不定期的表演活動,成為一個另類的社區活動中心。北投溫泉博物館不但是歷史的珍貴記憶,更深刻凝聚著北投居民對這片土地的感情。
北投文物館典雅的木造建築始建於1920年,當時是北投地區最高級的溫泉旅館──「佳山旅館」。園區位於幽靜的北投山腰,佔地約800坪,綠意環抱的庭園,矗立著臺灣僅存─純木造二層日式主體房舍以及陶然居別館。1998年臺北市政府將北投文物館列為市定古蹟,目前為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經營管理。 北投文物館的館藏采風多元,常設展覽是以影像配合實物展示,從多元面向尋訪北投文物館的歷史故事,引領民眾感受時光的痕跡。同時,積極策辦優質主題特展,以及相關的藝文講座,呈現台灣傳統器物、原住民族及日本相關文物,展現北投文物館多元文化之內涵。 招牌「大廣間」有六十帖榻榻米的空間,可容納一百人,在佳山旅館時期本是相當豪華的宴會空間,日治晚期曾是「神風特攻隊」的招待所。如今大廣間以活化古蹟場所自許,提供會議宴席、場地租借及藝文表演,漢唐樂府、絲竹空爵士樂團、RS樂團、京華日本舞等團體,都曾在此演出過,引起熱烈的迴響。另外,大廣間及精緻茶室,更是日式茶道表演體驗場域的第一選擇。 北投文物館已然成為臺北郊區一處結合歷史建築、臺灣及日本藝術展演、臺灣原住民文化專題展覽,嶄新多元的文化創意園區。
地熱谷位在北投溫泉公園旁邊,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,因為終年瀰漫著硫磺煙霧,讓人聯想到恐怖的地獄,所以又被稱為「地獄谷」或「鬼湖」。這裡的溫泉是大屯山火山群內水溫最高的溫泉,硫磺煙霧濔漫的景色,如夢似幻,有如仙境一般,是日治時代臺灣八勝十二景之一。 地熱谷中的石頭具有放射性元素「鐳」,叫做「北投石」,是世界數千種礦石中,唯一用臺灣地名命名的礦石,目前只有臺灣北投和日本玉川有這種礦物。最近幾年為了復育北投石,成立北投石保護區,來此參觀,除了能感受到溫泉鄉的情懷,更能對於這獨特的礦石有更深入的瞭解。 地熱谷的泉水溫度約在80℃至100℃之間,屬於鹽酸酸性泉,溫泉水質酸鹼度很高,具有腐蝕性,俗稱「青磺泉」和「磺水頭」。之前常有遊客在地熱谷利用高溫的泉水煮「溫泉蛋」,不過近年來為了保護溫泉的水質,並且避免遊客在此跌倒發生意外,已經禁止民眾在地熱谷煮蛋了!來地熱谷玩,可別再帶著食物前往,以免掃興囉!
凱達格蘭是平埔族群的一支,也是北部地區最早居住的原住民之一,400多年前,北投曾是凱達格蘭人的族地,文化館成立於此,自有其深遠的歷史涵義。一出新北投捷運站,往左邊的路走去,就會看到一棟偌大的建築物,和一座可愛雕塑:一只原住民的陶壺、壺底下有一對原住民夫妻帶著小孩及一隻小山豬,讓你一到這裡,就感受到親切熱情。 走進文化館,內部採垂直式的導覽動線,由下層往上層分別以海、平原、丘陵、高山的意念,明確地表現各樓層的特色,形成活潑的樓層規劃。各區域分別介紹平埔族各族的相關資料,其中包括已消失的北臺灣原住民族「凱達格蘭族」,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。丘陵及高山各族原住民的生活,在不同海拔高度上,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,共通的則是各族與大自然之間共存、尊重的核心價值。除了靜態展示,館內還有文物展示藝廊、挑高型國際會議廳、研習教室等空間,具備多功能的性質。
台灣商旅網 摩鐵部落格 廣告刊登 合作提案 版權所有 嚴禁轉載 ©2004-2015 All Rights Reserved. 聯絡我們 |